读研与不读研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1. 查找文献的能力。这一点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现在网络资源这么多,尤其是在武大,图书馆上的中外文资料多得不得了,但是要真正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做老师给我的题目“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策略”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我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不深,只是简单地将它分成两个部分,中小企业创新与中小企业国际化。
2. 是归纳总结分类的能力。那么多的文献,到底哪些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呢?还有如何将他们归类?文章可以有很多篇,但是我们要在看了之后再心里分成几个方面,大多数的文章都逃不过这几个方面。
3. 最后是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不是为了看文献而看文献,看文献是为了了解,目前在这个领域都研究了些什么,那些方面研究的很成熟了,那些方面还是新兴的领域。此外,看文献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别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这些不足之处就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地方。
本科论文的文献综述一般的学校是不需要参与知网查重的,但是少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学术行为的规范,从而规定本科论文的文献综述不得超过知网查重的一定比率,因此,学生应当在撰写论文文献综述之前就对自己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一个了解,对于文献综述的引用应当规范化,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文献综述重复率过高,以免需要反复修改。
2017-11-05 | 作者:paperfree
相关文章
怎么去应对论文查重的不同阶段呢? 论文查重后到底会不会留下检测痕迹呢? 每个学校的论文查重范围标准都是一样的吗? 论文查重系统中的数据资料库有什么用处? 论文查重是在定稿前还是定稿后? 个人使用论文查重系统要注意什么? 自己查重的结果为什么和学校的不一样?上一篇: 如何理解论文写作的思维? 下一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条孤独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