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时不进行分段的原因是什么?
论文查重时不进行分段处理,主要是由查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它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决定的。
查重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文本比对,它会把你的整篇论文看作一个完整的文本对象。系统拿到你的论文后,会先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比如清除多余的格式、标点符号,然后将文本切分成更小的、可供比对的单元,这些单元通常是连续的几个词或一个短句,我们有时称之为“指纹”。系统要做的是,在海量的数据库里,为你的论文生成一套独特的“指纹”,然后去寻找哪些“指纹”和别人的文章重合了。
如果不把整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是分段进行查重,就会带来一些问题。想象一下,有一种抄袭是把不同段落的内容重新组合。比如,抄袭者从A文章抄了第一段,从B文章抄了第三段,然后自己写了一段放在中间。如果系统分段检查,它只会发现你的第一段和A文章相似,你的第三段和B文章相似。但由于每一段单独来看的相似比例可能都不高,系统很可能就会把这种抄袭行为判定为“低风险”,从而让它蒙混过关。只有把全文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从A文章和B文章抄袭来的文字总量占你全文的比例,从而给出一个更真实的抄袭程度判断。
很多抄袭手法并不是整段整段地照搬,而是分散在各个段落里的。比如,有人可能会在不同段落中,分散地抄袭别人文章中的几个关键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它们连接起来。这种“分散性抄袭”或“拼接式抄袭”,是分段查重很难发现的。因为每一段里抄袭的句子数量不多,单独看一段,相似度可能很低。但放眼全文,这些抄袭的句子加起来就多了。只有进行全文比对,才能有效地识别出这种隐蔽的抄袭方式。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分段也会增加查重过程的复杂性。一篇文章的段落划分方式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学生习惯写长段落,有的习惯写短段落。如果以段落为单位,这个标准本身就很难统一。查重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高效、统一地处理海量论文,采用全文比对的方式,算法可以标准化,处理速度也更快,结果也更能反映文章整体的原创性情况。
不进行分段查重,是为了更公平、更全面、更有效地检测出各种形式的抄袭行为。这种做法关注的是你论文中所有文字的整体原创性,而不是某个局部片段的独立性。这能鼓励学生真正地去理解和消化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体性的创作,而不是侥幸地通过调整段落顺序或结构来规避检测。
2025-10-21 | 作者:paperfree
相关文章
论文查重退稿后是否还可以去投同一个期刊? 论文查重在修改过程中同时要发现这些问题? 论文查重完第一次后多久可以查重第二次? 毕业论文写完后用什么查重? 论文查重合格了是不是意味着就能投稿了? 如何减少大学生毕业论文查重率的方式? 论文查重中论文提纲有什么要求吗?上一篇: 论文查重过程中参考文献不小心被标红是因为什么? 下一篇:已经最新的文章!